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,,中華民族以豐富的文化創(chuàng)新和深邃的哲學思考,,孕育出一種鮮明的品質(zhì)--憂患意識。這種意識基于責任感而非人生苦罪,,是一種對未來不確定性的警醒,,是對潛在困難和挑戰(zhàn)的預先感知和應對,,它讓我們在面對自然災害、外來入侵等種種考驗時團結一心、共克時艱,,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國家發(fā)展的重要力量,。《心憂天下: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憂患意識》(李本軍著,,新華出版社2023年7月出版)一書,,正是一部深刻挖掘并頌揚這一品質(zhì)的力作。
此書詳細梳理中國古代典籍和眾多仁人志士對“憂”的認識與思考,,深入探討了中國人和中國文化中憂患意識的源流與內(nèi)涵,。作者以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,將這一抽象的概念具體化,、生動化,,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憂國憂民之情。
全書分為上,、中,、下三篇,每一篇大體按照歷史的脈絡介紹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憂患意識,。上篇逐一分析了《周易》《尚書》《詩經(jīng)》等古代典籍中的憂患意識,。例如,作者強調(diào),,憂患意識是《易經(jīng)》最鮮明,、最本質(zhì)的特征,并以卦象解釋蘊含憂患意識的成語--亢龍有悔,、夕惕若厲,、否極泰來等。在《憂未艾也》一章中,,作者從反面例舉了東周王子頹被推翻的歷史,,稱“臨禍忘憂,憂必及之”是其失敗的根本原因,。
中篇主要介紹一些著名歷史人物關于“憂”的詩文與思想,,其中,既有堯,、舜,、魏武帝、明太祖,、乾隆,、光緒等歷代帝王,也有趙襄子,、諸葛亮,、范仲淹,、王安石、曾國藩等杰出政治家,,還有曹植,、李白、杜甫,、陸游等文學巨匠,。他們的許多經(jīng)典話語,至今還在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和行動,。
曹操的拳拳憂患之心既見諸于他的詩作,,又見諸于他人的評價?!抖谈栊小分?次出現(xiàn)“憂”字,,《秋胡行》中的“大人先天,而天弗違,。不戚年往,,憂世不治”體現(xiàn)出曹操對國家和人民的深切關懷,還有他的老部下涼茂所言:“曹公憂國家之危敗,,愍百姓之苦毒,,率義兵為天下誅殘賊,功高而德廣,,可謂無二矣,。”
“成就孫中山的,,正是他對國家,、民族、同胞深切的憂和博大的愛,?!弊髡哒J為,正是“憂”讓孫中山棄醫(yī)從政,、改“醫(yī)人”為“醫(yī)國”,,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,“雖去世百年而國人景仰之情不減”,。
下篇簡要概述了唐玄宗、孟嘗君因喪失憂患意識而釀成悲劇的故事,,反證了保持憂患意識的重要性,。唐玄宗目睹韋氏集團弒殺中宗、禍亂朝政,,出于憂患意識,,決定“拯社稷之危,,救君父之急”??梢哉f,,唐玄宗興于“憂”。到了晚年,,他“自恃承平,,以為天下無復可憂”,致使苦心造就的開元盛世直接“摔地而碎”,,令人扼腕嘆息,。
在閱讀《心憂天下》的過程中,筆者被書中人物的愛國情懷和崇高理想深深打動,??鬃印⒚献拥热寮蚁荣t的憂國憂民之情,,讓我看到了他們對社會道德和人民福祉的深切關心,;屈原、杜甫等文學家的詩詞歌賦,,則讓我感受到了他們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美好理想的追求,。這些歷史人物的形象躍然紙上,他們不再是歷史課本上的冰冷文字,,而是有血有肉,、有情有義的鮮活個體。
本書在講解歷史人物故事和憂患意識的同時,,還深入剖析這些思想如何影響歷史的進程和走向,,對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。作者憑借扎實的學術功底與敏銳的洞察力,,通過豐富的史料與細膩的筆觸,,以回到歷史現(xiàn)場的敘述方式,引領讀者身臨其境,,揭示了憂患意識在中華民族歷史發(fā)展中的重要作用--既驅(qū)動社會不斷革新進步,,又緊密維系著民族的團結與國家的統(tǒng)一。從中,,作者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規(guī)律:責任感,、家國情懷與憂患意識成正比。一個人的使命感,、責任感越強,,家國情懷、人民情懷越強,,追求卓越的志向越強,,他的憂患意識就越強,。如果這個人同時還有著強烈的歷史意識、深刻的辯證思維,、宏博的戰(zhàn)略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蘊,,他的憂患意識就更強。反之亦然,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,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增強憂患意識有許多重要論述:“統(tǒng)籌發(fā)展和安全,增強憂患意識,,做到居安思危,,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”“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,堅持底線思維,,做到居安思危,、未雨綢繆,準備經(jīng)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”……這些重要論述覆蓋了政治建設,、經(jīng)濟建設,、文化建設、社會建設,、生態(tài)建設和黨的建設各個方面,,引經(jīng)據(jù)典、深刻精辟,,為各項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提供了重要指引,。該書將相關論述收錄其中,可作為廣大文學愛好者,、歷史愛好者和領導干部的參考書目,。
作為一部兼具歷史深度、文化廣度與思想高度的作品,,該書深刻闡釋了“憂文化”的內(nèi)涵和外延,,不僅有助于我們在歷史的脈絡中理解憂患意識,更警醒我們在新時代尤應增強憂患意識,,以更強的使命感,、責任心積極投身強國建設、民族復興偉業(yè)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