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,筆者所在的甘肅慶陽人社局組織開展了仲裁服務進企業(yè),、進園區(qū)等活動,仲裁員深入基層一線,、田間地頭為企業(yè)和群眾解決各種難題,。這讓筆者想起了八十多年前陜甘寧邊區(qū)的一位人物——馬錫五,,以及人民司法史上的一面旗幟——馬錫五審判方式。前不久,,筆者再次探訪了位于慶陽市華池縣城的馬錫五審判方式陳列館,,以期從中汲取為群眾解決矛盾糾紛的智慧。
馬錫五,,原名馬文章,,陜西保安(今志丹縣)人。1937年5月,,黨中央決定撤銷陜甘寧省,,成立慶環(huán)分區(qū)和三邊分區(qū),由馬錫五擔任慶環(huán)分區(qū)專員,。那時,,專署機關設在曲子鎮(zhèn),老百姓認為專員是個“大官”,,都不敢上前打招呼,,但也感到奇怪:國民黨的縣長出門要坐轎,共產(chǎn)黨的專員卻步行,,而且說話和氣,,著實不同。等漸漸熟了,,人們會主動與他打招呼,,他也隔三岔五地到老百姓家坐坐,與大家拉拉家常,。日子久了,,馬錫五和當?shù)厝罕娋拖嗵幍梅浅H谇⒘恕?/p>
1943年4月7日,陜甘寧邊區(qū)高等法院隴東分庭成立,,馬錫五兼任庭長,。他不僅抓生產(chǎn)、管政務,,還親自斷案,。馬錫五主張調(diào)查研究、就地審判,、群眾參與,、調(diào)解與裁判相結合,,使群眾路線在司法實踐中找到了突破口,起到了良好的效果,,迅速提高了黨和政府的威信,。
馬錫五辦案時,經(jīng)常會找熟知本地本案情況,、享有較高威望的長老參與調(diào)查,、調(diào)解和評議,充分利用他們的智慧和威望,。有一次,,馬錫五到鎮(zhèn)原縣下鄉(xiāng),遇到一位六七十歲的老婦人因家務糾紛前來“告狀”,。他安慰老婦人不要著急,,并承諾一定盡快把事情了解清楚。馬錫五找來十幾位當?shù)乩先?,誠懇地對他們說:“各位都是戶里長者,,這里的風俗人情你們最了解,這個案子如何處理請大家?guī)椭鲋饕??!崩先藗儚臎]見過這樣辦案的官員,都感到很吃驚,,一時無人說話,。馬錫五又耐心解釋:“共產(chǎn)黨是給窮人辦事的,我們辦啥事都依靠群眾,,請大家一定幫這個忙,。”老人們的疑慮被打消,,紛紛建言獻策,,最終妥善解決了這起糾紛。這起糾紛的處理,,是邊區(qū)人民參政議政制度的具體體現(xiàn),,是為了群眾、依靠群眾的成功實踐,,也是人民陪審制度早期的雛形,。
馬錫五辦理過的案件有“封芝琴婚姻案”“合水縣丑家嘴子丑懷榮同丁家堡子丁萬福因土地問題發(fā)生糾紛案”“曲子縣錯判的蘇云發(fā)三兄弟謀財殺人案”等。這些案件讓邊區(qū)群眾認識了為民辦好事的“馬青天”,,民間到處傳頌著他深入群眾,、公正斷案的佳話。當事人和群眾都說:“民主政府處理案件,,真是深得人心,。”
馬錫五改“坐堂問案”為深入糾紛發(fā)生地辦案,,改法官問案為群眾參與辦案,,改單一裁判為審判與調(diào)解相結合,這種不受形式,、程序約束,,隨時隨地受理案件和解決問題的法庭被群眾稱為“馬背法庭”或“炕頭法庭”,這種審判方式也是黨中央和邊區(qū)政府一直在尋求的聯(lián)系群眾,、適合邊區(qū)環(huán)境,、為群眾所歡迎的審判方式。
馬錫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作風和突出成績,,得到了百姓的稱贊,,受到黨和邊區(qū)政府的表彰和獎勵。1943年1月,,在西北局高級干部會議上,,馬錫五成為全邊區(qū)推選出來的領導經(jīng)濟建設成績卓著、刻苦奉公,、在群眾中有威信的22名干部之一,。毛主席在獎狀上親筆題詞:“一刻也離不開群眾?!痹隈R錫五心中,,人民群眾是偉大的、富有智慧的,,“真正群眾的意見比法律還厲害”,。
當時,以馬錫五為代表的陜甘寧邊區(qū)司法工作者將黨的群眾路線工作方針運用于審判實踐,,成功調(diào)查審理了一些重大復雜案件,。陜甘寧邊區(qū)政府將這種堅持走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親切地稱作“馬錫五審判方式”。
后來,,“馬錫五審判方式”在陜甘寧邊區(qū)和各抗日民主根據(jù)地得到推廣,,使這些地方的相關工作提高到了新的水平,至今仍然是相關工作者學習的榜樣,。在新的時代背景下,,聚焦群眾“急難愁盼”,妥善化解矛盾糾紛,、維護公平正義,,我們依然能從馬錫五審判方式中受益良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