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,,隴東農(nóng)村修建房屋,,除窯洞外,,普遍采用土木結(jié)構(gòu)。具體方法是在墻體上架設(shè)大梁,,大梁上立檁條,檁條上放椽子,,再把細竹子,、細木棍、細硬柴等覆蓋在椽子上,,最后用大渣泥蓋嚴,,并在房頂鋪上一層瓦片。這樣的房屋,,從里面看,,泥墻、大梁,、檁條,、椽子等都裸露在外,既不美觀,,還容易落灰塵,。
無論是窯洞還是其他房屋,經(jīng)過長時間煙熏火燎后,,屋頂和墻面往往會積滿污垢,,黑乎乎的,影響屋內(nèi)的光線,,這時就需要請人進行清理和修繕,。于是,專事裱糊的行當逐漸興起,。人們把用紙或布等材料糊飾房間內(nèi)部墻壁或其他物件,,并以此為業(yè)的匠人,統(tǒng)稱為“裱糊匠”,,有的地方也稱之為“糊匠”,。
每當秋風漸起,許多人家便會著手換窗紙,、糊頂棚,,特別是有人準備結(jié)婚的人家,婚前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裱糊新房,,整潔明亮的新房代表著新生活的希望,,也寄托著全家人的美好心愿。進入臘月,,很多地方更是有掃塵除舊的習俗,,舊的頂棚、墻紙要揭下來重裱,。這時候,,裱糊匠常常忙得不著家,,一些手藝高超的匠人甚至大年三十還在外忙活。
裱糊匠的主要工具有刷糨糊用的手笤帚,,以及裁紙刀,、排刷等。其中,,手笤帚最為關(guān)鍵,,最好是用質(zhì)地較軟的谷子或小米的秸稈制成。裱糊一個房間,,通常需要四五百張毛邊紙,、百余根高粱秸稈、四五斤白面,、二斤左右二寸鐵釘以及一些線麻繩和少量細鐵絲,。裱糊匠就是利用這些價格便宜、隨處可見的物品,,憑借一雙靈巧的手,,讓房屋煥然一新,從破舊昏黃變得整潔明亮,。
裱糊匠來做活的日子,,主人家從大清早就開始忙碌。移家具,、搬生活用品……為了不耽誤裱糊匠的工期,,要把阻礙他們工作的所有物件都收拾妥當。一些細心的人家,,還會預(yù)先在家具上蓋上舊報紙,,以防沾污或損壞。
整個裱糊過程中,,糨糊是必不可少的,。按照家鄉(xiāng)當時的習慣,糨糊需要主人家準備,。在經(jīng)濟不富足的年月,,白面是很珍貴的東西,但為了糊出漂亮的頂棚,,有的主人家情愿拿幾升雜糧換一升白面,,再想方設(shè)法打出黏性很強的糨糊。
打糨糊時,,要先在白面里加溫水和成面團,,再不斷添加溫水揉搓,直到把面筋揉搓出來,,然后將白湯水倒入鍋中加熱調(diào)成糨糊,。通常一個人打糨糊時,,另一個人煨高粱秸稈,即把彎曲不直的秸稈用火烤,,加熱后煨直,。具體做法是:在屋內(nèi)放一個火爐,將兩塊瓦凹面相對,,架在火盆邊沿兩側(cè),,上端斜靠在一起,,火苗正好從兩塊瓦之間的縫隙中冒出,,把秸稈平置于縫隙上移動熏烤。等烤熱烤軟時,,在瓦片棱上輕輕按壓,,秸稈就變直了。
接著把一些毛邊紙裁剪成一寸寬的紙條,,用排刷抹上糨糊,,把紙條斜向且不留縫隙地纏繞在高粱秸稈上。做好以上這些準備工作后,,便可以制作頂棚的框架了,。先是在屋子的檁條下邊找到水平點,在兩側(cè)墻上彈水平線,,沿水平墨跡線釘上一圈包裹著紙條的高粱秸稈,。同時,設(shè)置好橫向和縱向的水平線繩,,根據(jù)水平線高度,,在所有檁條上每間隔20厘米左右垂直釘上幾道一尺多高的高粱秸稈。之后,,把其他纏裹好的高粱秸稈縱橫固定在上面,,排滿后就形成了平整的頂棚骨架。
在裱糊之前,,還需把其余毛邊紙切齊切正,,確保紙張四個角都是90度。通常屋頂需要裱糊兩層紙,,這樣裱糊出來的頂棚才厚實耐用,。
正式裱糊時,先糊頂棚,,再糊墻面,。糊第一張紙最重要,這也是最能檢驗裱糊匠手藝的一道工序,。只見裱糊匠小心翼翼地在秸稈上抹好糨糊,,拿著紙張反復(fù)比量,,先把紙張的一邊與秸稈平行貼好,再拿笤帚輕輕一掃,,第一張紙就平展地糊在了頂棚上,。
糊好第一張,接下來就順利了,,一個人在前面抹糨糊,,另一個人兩手拎著紙,對準上一張紙的邊緣,,輕輕地平粘到棚頂?shù)慕斩捝?。一張張、一排排緊挨著裱糊,,糊完第一層,,再糊第二層,最后裱糊墻壁,。
裱糊第二層時,,一人先在桌子上把切好的紙張刷好糨糊,裱糊的人一手拎著紙的一角,,對正前一張紙的左側(cè)外沿,,另一只手用笤帚往上托送的瞬間,輕輕用嘴一吹,,紙張隨即飄起,,再迅速用笤帚往外連掃幾下,一張白紙就裱糊在了頂棚上,。
裱糊頂棚不光是個技術(shù)活,,還非常辛苦。工作時要仰面朝天,,頸椎相當費力,。和紙張打交道,必須細心才能確保垂直方正,、漂亮美觀,。動作要精確、麻利,,不然刷上糨糊的紙張就會脫落或起皺,。
在裱糊匠的辛勤勞作下,一間整潔的房屋就收拾出來了,。完工時,,裱糊匠還會根據(jù)主人的喜好,用紅紙剪出喜字、鳥雀等形狀,,貼在屋子的正中央,,為房屋增添喜慶氣氛。
那時的裱糊匠,,是備受人們尊重的手藝人之一,。如今,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,裱糊匠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,。但傳統(tǒng)裱糊手藝,以及蘊藏其中的智慧和匠心,,始終在傳承與創(chuàng)新中煥發(fā)著耀眼的光彩,。